河以東三十年,河以西三十年。 前兩年,房地產企業分割了房地產板塊,影響了上市,一度掀起了房地產上市浪潮。 2020年,領先的房地產企業也進入了房地產資本江湖。 從提交招股說明書到通過聽證會,世茂用了104天,榮創用了81天,華潤用了74天,恒大用了47天。
根據中國指數房地產研究院的數據,2020年共有18家房地產服務企業成功上市,其中17家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1家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然而,今年只有14家房地產公司上市。
2021年,房地產企業經歷了頻繁的雷雨,許多房地產企業也受到了影響。 該公司不僅失去了上市機會,甚至將房地產行業放到了商品平臺上,以支持房地產行業。
為了緩解債務危機,房地產企業紛紛出售房地產行業,這一點在10月份用萬物雲首席執行官朱寶寶的話概括起來; “前兩年,房地產所有者說,房地產是未來。今年,房地產不再可用,老闆們賣掉了未來。”
據中國指數研究院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12月10日,已披露相關資訊的物業管理行業並購交易71宗,涉及物業企業33家。 交易金額約333.3億元,較2020年交易總額大幅增長約215.33%。
一度被視為“甜點”的房地產行業,已多次成為房地產企業套現的“馬前卒”。
出售房產已成為房地產企業“自救”的首選
一次,一直想改造輕資產的王健林以20億元的價格將萬達地產出售給財盛,並通過出售行動直接表達了自己對物業企業的看法。 面對今年的現金危機,財盛將房產出售給碧桂園服務。
與以往房地產企業分拆上市的火熱場面相比,此次“斷臂求生”的房地產收購浪潮是今年的重頭戲。 2021年2月,藍光發展將其上市的房地產公司藍光嘉寶轉讓給碧桂園服務公司。 藍光發展發佈了一份關於其子公司股權轉讓的公告。 藍光嘉寶服務以48.47億的臨時估值將64.62%的股權轉讓給碧桂園服務。
此次交易不僅是2021年的首次房地產收購,也是中國房地產公司歷史上第一例上市房地產公司收購另一家上市房地產公司控制權的案例。 此前,亞人壽在2019年以20.6億元人民幣贏得了中民地產。
轉讓48.46億元的藍光嘉寶,是國內房地產公司歷史上最高的收購代價。
據業內人士分析,過去對物資企業的收購一般是大魚吃小魚,而這次收購似乎是大魚吃大魚。 隨著房地產企業的難度越來越大,大多數房地產公司都不得不面對為同一家房地產公司輸血的“任務”。 此類並購交易可能會在未來發生。
值得一提的是,碧桂園服務可以被稱為2021年的“並購之王”。 除此之外,還以54.32億元人民幣收購了藍光嘉寶服務的股權; 9月,碧桂園服務宣佈將以不超過100億元的價格收購富力地產; 9月下旬,碧桂園服務宣佈將以不超過33億元的價格收購彩生活服務的核心資產林麗樂控股。 上述三筆交易中,碧桂園服務成本187億元。
此後,房地產企業出售“房產”以換取血液的現象屢見不鮮。 中國宣佈出售其奧林匹克公園的股權。 有一段時間,它引發了次級市場的恐慌性拋售。 中國奧林匹克公園下跌13%,奧林匹克公園健康指數下跌近24%。